订阅
今年夏天,全球各地的极端高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。 40°C高温天气成各地标配,热射病新闻屡见不鲜,江水、湖水被晒干,北极能穿短袖……各类罕见现象似乎都在提醒人们,气候危机已迫在眉睫。 巧的是,苹果TV+最近上线的一部限定剧,就极为写实地呈现了人类在气象灾难面前有多渺小无助——《医院五日》。 这部剧改编自美国新闻网站ProPublica记者谢利·芬克的同名纪实文学作品,原著曾在2010年获得普利策奖,创造了网络媒体第一次获得该奖项的历史。 它记录了2005年,飓风“卡特里娜”在美国登陆并造成灾难性破坏,致使防洪堤坝决堤,新奥尔良市八成地方遭洪水淹没的经过。 这场飓风导致至少1833人丧生。但救援人员在工作时,发现新奥尔良市的纪念医院中,整齐摆放着45具被执行安乐死的尸体。 剧集采用类似调查报告的叙事方式,通过采访幸存的医护人员,揭露出飓风登陆后的5天内,医院里发生的一切。 一开始,所有人都没有把“卡特里娜”当回事。 这是因为新奥尔良特殊的地理环境,使得这里的居民对飓风早已见惯不怪。 这座城市位于密西西比河与庞恰特雷湖之间,平均海拔在海平面以下,平时靠防洪堤、排洪渠和巨型水泵抽水抗洪。 剧中的纪念医院,又是栋历史悠久的老建筑,在多次飓风袭击中屹立不倒。因此每当灾难来临,它都会成为市民们的避难所。 在第一集中,我们能看到飓风下的医院,仍然维持着基本的秩序—— 大批市民带着家人、行李来到这里躲避风暴,医生在大厅耐心安慰着每个受惊的来者; 病患躺在床上给家人打电话、报平安; 护士们繁忙之余,聚在办公室里聊天,讨论着暴雨何时能停; 应急指挥官苏珊,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者。 甚至还有一名医生,为了照顾几名术后病患,特意从外地赶来。 开场的人物群像展示,已经很好地奠定了剧集的基调——它没有利用“美国史上破坏力最强飓风”的背景,去打造一部戏剧冲击极强的救援大片,而是通过琐碎的人物、写实的生活化镜头,去描绘灾难临近的脚步。 紧接着,剧情一步步加码。 看似有备无患的纪念医院,其实处处都是隐雷。 比如,这栋建筑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坚固,顶楼的房间很快出现漏水状况,但因为顶楼不归纪念医院所属,信息没能及时得到反馈。 电工警告他们,别以为大楼能抵御风暴就万事大吉。 一旦飓风使城市电力系统瘫痪、积水超过1.2米,整座医院将彻底断电,需要医疗器械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,等同于被判了死刑。 与此同时,避难者也越来越多。 如果真的爆发洪灾,医院物资无法支撑约两千人的长久被困,应急方案里却找不到关于淹水撤离的预案…… 在这样紧张的氛围下,你能看到所有人都一样——内心焦躁不堪,一边又抱着侥幸心理安慰自己,最坏的状况或许不会发生。 然后“嘭”的一下,希望破灭了。 半夜里的一阵风暴突然击碎了一扇扇玻璃窗,廊桥暴露在漫天雨水中,一瞬间似乎连地面都在微微震动。 医护人员只能措手不及地将所有人转移到安全的病房。 剩下能做的,便是祈祷风雨停息。 但到了第二天,却传来大坝决堤的消息。 积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增长,城市很快被洪水淹没,医院变成了一座孤岛。 与洪水相比,更棘手的是各种人为灾难。 有人因为通讯切断,无法联络到家人而忧心忡忡;有人无法面对乱成一团的现状,精神濒临崩溃;有人看似冷静,内心却逐渐被绝望情绪占满。 所有人都能感觉到,恐惧在人群中蔓延。 洪水中的城市很快沦为无政府状态,空无一人的商店被随意洗劫; 医院内部也流言四起,各种谣言和小规模冲突搞得大家人心惶惶。 值得一提的是,剧集并未将镜头限制在医院之内,而是让人看到内部的混乱与外部的回应共同造成了最后的悲剧。 当时,医院向母公司、国民警卫队及当地政府发出多条求救信息。 政府的救援工作陷入混乱,处于完全失联状态; 国民警卫队信息不足,导致大批人手、车辆停在原地待命,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谁来告诉他们去哪里救人; 母公司远在灾区之外,收到医院的求救邮件后,员工只能按流程办事,一层一层向上汇报、等待指令,但对于被困医院的人们而言,每分每秒积水都在上涨。 剧集将人类面对灾难时的那种混乱无助状态,描绘得淋漓尽致。对于深陷旋涡中心的人做出何种行为,它并不加以道德评判。 剧中拍到有人趁乱蹚水外出,洗劫店铺,回到医院后被一个医生当场逮住。医生怒斥并警告他们把东西还回去,但他们却说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生存——当洪水越淹越深,医院迟早无法支撑,不久就会开始驱逐避难者。而他们会是第一批被赶出去的人。 医生虽不愿承认,但他知道事实很可能就是如此。 他找到苏珊,询问医院是否在考虑把人赶出去,却不知几名高层早已就撤走谁、留下谁的问题争得不可开交。 有人想为轻症患者办理出院手续,有人认为应该放弃那些签署过“拒绝心肺复苏同意书”的重症者…… 每个人都面临着生死抉择,有时是为了自己的生存,有时要被迫决定别人的生死。 天灾之所以总会迅速沦为人祸,就是因为它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冲垮道德、伦理、是非观念等人类社会默守的规则,让人在本能驱使下陷入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状态。 不过在集体失序的状况下,个人的力量仍不可小觑。 当医院向母公司发电邮求救,却因流程问题迟迟得不到回复时,所有人一度陷入绝望中,感觉自己被抛弃了。 但接收邮件的职员却极具同理心,一边联系自己能够触及的所有资源,帮助医院完成撤离,一边回复邮件安抚受灾同事。 在逃离新奥尔良的车流中,也有一对“逆行者”夫妻。 他们为了拯救仍然被困市中的亲人,加入搜救队做了志愿者。 可以说,整部剧以倒叙方式展开,在与外界隔离的医院中,5日之内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集体安乐死的悲剧,是贯穿始终的悬念;但这个答案,却并非剧中的全部看点。 据说,导演兼制作人卡尔顿·库斯在多年前就计划把同名原著搬上荧幕,中间经历各种磨合,剧集一度被考虑交给瑞恩·墨菲,让他打造成“美国犯罪故事”系列中的一个单篇。 但最终,《医院五日》在疫情笼罩的第三年,以近乎纪录片般的写实质感来到观众面前。 这也是为什么对许多国内观众来说,即便没有直面过“卡特里娜”飓风,也依然能感到强烈共情——在气象灾难面前,人类本就共存亡,更别提巨大失序状态下所揭露出的人类共性。 就像导演在采访中所说:纪录这些现实,只希望我们不必在一次次灾难中不断重复同样的错误。 http://www.wuhefdc.com/n5hAr/94789.html http://www.wuhefdc.com/n5hAr/94789.html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