订阅
南宁戴氏教育 明清,之于中国的历史及中国的艺术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代。这个时代,“传统”的荣光与“求变”的焦灼混同,“复古”的主张与“尚奇”的倾向并存,也因此造就了艺术领域的群芳斗艳。 6月10日,作为浙商美术馆开馆的首次展览,“墨林华光”——明清书画撷珍特展臻选了40多件明清时期的名家精品书画。如明代范允临、陈继儒、王思任、李因、陈洪绶等,清代王铎、汤焕、范骧、朱彝尊、龚鼎孳、查士标、李方膺、黄慎等。 明代收藏大家、嘉兴人项元汴,号“墨林”,展名“墨林华光”意指以先贤大家为指引,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,推动中国书画艺术、收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,不断提升大众审美水平和在现代生活的文化品质。 展览现场 古代书画存世远没有近现代书画体量庞大,经过历史变革、聚散离合,特别是名家剧迹已基本上尘埃落定,大多数收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、美术馆等机构。书画的收藏、研究、鉴赏,离不开作品本身;然而因其存世数量稀少,且真伪杂糅,即使是公认为可信的作品,也存在着临摹伪造、挖款改添、移花接木等复杂情况。除了作品本身的气息、材质、笔墨、时代风格,是判断古书画真伪的重要依据。而鉴定过程的相对困难,又往往需要依赖具有可靠性的书画著录、书画文献作为鉴别真伪的材料。著录里记录的古书画鉴藏、传承、品评等一些重要信息,也是鉴定作品真伪的辅助依据。因此,对于收藏古代书画的收藏家而言,在学识、眼力、考证、认知等综合性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 范允临(1558—1641) 行书唐段成式《牛尊师宅看牡丹》 纸本墨笔立轴 陈继儒(1558—1639) 致并之尺牍 纸本墨笔册页 伊秉绶(1754—1815) 行书诗轴 纸本墨笔立轴 书画收藏的兴起大约始于魏晋时期,由于书法的不断演变、成熟,士大夫之间如吊唁、问候、婚庆等书信往还,从保存墨迹逐渐发展为臧否书法、品评高下的风气。而有无收藏名家墨宝亦成为当时人雅俗之分野。收藏名人墨迹,既是为了得到好的法帖作为临习的范本,满足实用目的,也同样作为欣赏功能及财富传之后代。名家书画因其稀缺性,最早只在皇戚贵族中辗转流传。到了宋代,书画名家辈出,而对前代书画积累使得资源增加,收藏队伍亦扩展到士大夫阶层。迄至元明清时期,随着文人书画家趋向职业化,特别是明中叶以来,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以及手工业的发达,促进了书画市场的发展,更多富裕阶层加入收藏群体,除了官员、文人雅士,不少富商也成为了收藏的重要力量,其盛况可谓空前。但艺术品的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大宗商品,因此,收藏市场繁荣期也是赝品泛滥的最盛时期。书画仿作虽自古有之,但纯以牟利为目的,无所顾忌、大张旗鼓地作伪,也是明清以来经久不衰的特殊现象。而且众多职业画家、文人、书画掮客参与其中,扮演着各自的角色,以此谋利。他们分工明确、造假水平不断提升,也给收藏、鉴定古书画带来了极大难度,甚至让人听到“古代书画”望而生畏,不敢涉足。因此,古书画收藏是所有收藏门类中对鉴定者、收藏者要求最高的,这就意味着它不可能成为“大众化收藏品”。 赵之谦(1829—1884) 花卉、行书《龚自珍诗两首》 绢本设色扇面 张瑞图(1570—1644) 草书录明何璟明《寄孙世其四首·其二》 绢本墨笔立轴 陈元素(生卒年不详) 行书《题寿我泉先生从王君时化之请》 纸本墨笔立轴 王铎(1592—1652) 致某人尺牍两通 纸本墨笔册页 陈洪绶(1598—1652) 行草七言诗 纸本墨笔扇面 龚鼎孳(1616—1673) 行书寄傅云中 绫本墨笔立轴 朱彝尊(1629—1709) 隶书《癸酉二月发珠江偶占》 纸本墨笔册页 查慎行(1650-1727) 行书《门神诗帖》 纸本墨笔册页 黄慎(1687—1772) 花卉册 纸本水墨册页 黄慎(1687—1772) 花卉册 纸本水墨册页 黄慎(1687—1772) 花卉册 纸本水墨册页 黄慎(1687—1772) 花卉册 纸本水墨册页 张燕昌(1738—1814) 墨兰图 纸本水墨镜片 此次展览还并同步推出作品集《墨林一一明清书画撷珍特展(癸卯集)》。展览由浙江省书法研究会、浙江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,浙商文化承办,展至6月25日。 墨林华光——明清书画撷珍特展(癸卯集) 2023/06/10—06/25 浙商美术馆(杭州市惠民路56号1号楼1楼浙商美术馆) ![]() |
10 人收藏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收藏
邀请